又是一年桃李盛開的時節。在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國家第一二期石漠化治理工程主戰場的印江自治縣朗溪鎮石漠化生態園區,千畝桃李競相綻放,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踏青賞花,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走進印江自治縣朗溪鎮石漠化生態園區,放眼所及,千畝石旮旯里層層疊疊開滿了各色花朵,或紅、或粉、或白,有的正含苞待放,有的已完全綻放,一朵緊靠著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微風拂過,花朵隨風飄舞,花香四溢,神清氣爽,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踏青、賞花,拍照留念,感受春天的氣息。
“哇,這里的桃花好漂亮!我用手機把它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感覺身心特別愉悅、舒暢。”游客楊秀英一邊用手機拍照一邊說。
游客吳成靜高興地說:“前期受疫情影響待在家里不能出門,現在終于能夠出門了,我們來到了這片花海里,整個人都感覺到一種神清氣爽。”
天氣轉暖,前來賞花的人越來越多,隨著餐飲服務業堂食經營有序恢復,山下的農家樂生意也日漸好起來,就餐的游客絡繹不絕。
“隨著疫情的好轉,春暖花開,我們的客人也越來越多,生意就越來越好。”印江縣朗溪鎮河西村農家樂老板楊秀強表示。
如今漫山遍野的“花果山”,曾經卻是鳥不拉屎的石頭山。窮則思變,朗溪鎮昔蒲人針對生態環境脆弱、石漠化嚴重的現狀,圍繞“山上綠色屏障、山中經果飄香、山下美麗鄉村”目標,實施了退耕還林、“培土增地”和“長藤結瓜、路池果園”科學示范工程,用勤勞的雙手硬是從石頭縫里“摳”出千畝連片經果林,把土地貧瘠的荒山石嶺變成了“金山銀山”。
昔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代傳桂的丈夫過世得早。為了生計,代傳桂只能帶著三個小孩跟著大家生產煙花爆竹。后來,隨著國家對非法煙花爆竹生產的整治,在駐村干部動員下,代傳桂轉型種植起了經果林。
“我從2014年起開荒,天晴下雨都在這坡坡上,為了這個家庭要吃飯。那石窩窩頭沒有泥巴,哪里有泥巴我就用撮箕抬到沒有泥巴的石窩里又才栽一棵果苗。”印江縣朗溪鎮昔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代傳桂回想起開荒經過,感慨萬千。
幾年來,在代傳桂的精心管護下,去年果園掛果率已達40%,這讓她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去年一共有萬多塊錢的收入,今年的收入肯定會高一些,反正現在有收入了心里就高興啦!”朗溪鎮昔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代傳桂欣慰地說。
如今的昔蒲村、河西村家家種果樹,戶戶有果園,每到山花爛漫的春天和瓜果飄香的秋天,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花摘果,在當地干部群眾眼里,這滿山坡的桃李,既是生態樹,也是“搖錢樹”。
“我們村到處都是石旮旯,沒有一塊像樣的土地,傳統種植收益非常低。為了生存,村支兩委帶領村民培土種植經果林。連續三年的奮斗,目前為止我村已發展的經果林3500多畝,年產值1500多萬元,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印江縣朗溪鎮昔蒲村支部書記田井付如是說。
近年來,印江自治縣按照“經果林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思路,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建設農家樂,開發特色旅游商品,開展現場采摘果子的體驗式休閑,延伸經果林產業鏈條,讓貧瘠的荒山變成生機盎然的綠色產業園、綠色銀行,成為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家園。(梅亞軍 田 林 陳 繼)